如皋科技创新抢占行业先机
11月27日,如皋市委、市政府为5名首届“科技强企人物”颁奖。江苏汤臣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总经理吴华锋是获奖者之一。瞄准填补国内空白的载重卡车轻量化产品,他从零起步,40多名科研人员先后加盟开发,形成年产值10亿元的规模后,又挺进AT变速箱领域,实现了研发从无到量产,连上两期投资20亿元的年产电控空气悬架总成50万台套和自动变速箱15000台项目,成为如皋汽车零部件百亿产能的领头雁。
去年,如皋跃居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县市第19位,高新技术企业达221家,在苏中苏北县级市中位居前列。高新技术企业加速发展,拉动如皋工业逆势上扬。1到10月,如皋实现工业应税销售1404亿元,同比增长11.86%。
主攻飞秒远红外激光研究表面分子反应动力学的博士后孙智江来到如皋高新区,创办海迪科(南通)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深耕固体发光领域,开发的产品拥有国际先进封装技术,赢得深圳华强战略合作订单,借助mini背光显示技术,成为上市公司独家供货商,斩获世界前六大电视机厂的订单。
今年下半年,国电集团、中国电子集团纷纷向如皋高新区的江苏卓远半导体有限公司下单,这家企业的老板是从德国学成归来的博士张新峰,他回到家乡从事第三代半导体装备及材料的研制生产,吸引20多名高端人才组成研发团队。目前,碳化硅和金刚石属于国际军事战略封锁物资,各国严格控制出口。我国将发展碳化硅半导体产业列入国家发展战略,重点支持。“我们攻关推出的智能PVT碳化硅和MPCVD金刚石单晶制造装备,直径4英寸和6英寸导电型碳化硅(SiC)单晶衬底片等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新冠疫情暴发后,送上门的单子很多。”张新峰说,危中育先机,关键在于抢占了技术制高点。
目前,如皋高新区集聚了迅镭激光、浦丹光电等30余家光电显示、功率器件、第三代半导体设备生产企业和第三代半导体产业技术研究院、化合物半导体产业研究院、半导体温控联合创新实验室等一批高端研发平台,形成先进衬备、先进器件封装、高频大功率器件、纳米加工等半导体应用产业链。
国内首根13000米无接头合成纤维缆,最大工作水深11000米,可在全球范围所有海域开展地质取样作业,关键核心部件国产化率达100%,打破了国外长期垄断,为科考绞车全面实现国产化提供技术保障。这是南通力威机械有限公司承担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全海深地质绞车系统”项目的结晶。
据了解,力威机械作为如皋首个由民营企业主导承担的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实现了如皋国家专项零的突破。他们主导编制的ISO21711《海上结构物—海上移动平台—锚链轮》国际标准,是南通首个由民营企业主导编制并发布的国际标准,填补国内外海洋用锚链轮设计标准的空白。今年力威机械销售同比成倍增长,订单排满2021年。
埋头自主创新,一批从“跟跑”到“领跑”的核心技术在如皋涌现。如高高压电器有限公司主攻非液相控制的广域高性能系列断路器关键技术及产业化,开发高性能断路器系列产品,适用于高寒、高海拔、高湿热等区域,一举打破国外垄断。他们推出的LW58-252智能断路器成功应用于世界第一条智能化高速铁路项目京沈高铁项目,远销英国、俄罗斯、智利和菲律宾等国家。江苏力星钢球股份有限公司紧盯轨道交通关键基础零部件的国产化配套,研发的高铁轴承用高精度滚子,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实现替代进口,入选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产能位列全球第二。梦百合家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全球首创“非温感记忆绵”产品,围绕“产能全球化、品牌国际化”的战略布局,近3年投入研发费用近2亿元,产品全球市场占有率达80%。
今年,如皋5个科技项目获得国家和省立项。其中国际科技合作、产业前瞻与关键核心技术的重点研发计划等三类项目在南通均排名第一。
打造创新载体,厚植产业新优势,如皋以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为基础,涌现出特高压输变电、软件与信息产业、化工新材料等四个国家火炬特色产业基地,如皋经济技术开发区建成国家级示范型国际合作基地,如皋高新区在省级高新区中排名第7。累计建成各类企业研发机构183家,大中型工业企业及规上高企研发机构覆盖率达到92%。今年,新增4家省级工程技术中心、11家南通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新增数列南通第一。
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给科技创新企业吃上优惠大套餐。“十三五”以来,如皋市镇两级财政用于高新技术企业培育、产学研合作、创新平台建设等奖励资金近亿元,企业享受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额23.39亿元,高新技术企业享受所得税减免5.74亿元。组织开展产学研合作活动100余次,发布高校成果1.5万多个,实施产学研合作项目550项,合同金额3.12亿元,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技术成果近200项。今年,如皋签订产学研合作项目118项,形成合同金额4170万元。如皋累计获省以上资金类立项项目82个,争取上级资金1.4亿元,居南通前列。